随着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发布后,湖北省政府制定和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此,2011年湖北农产品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
一、2011年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产品产量创新高
1、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到2011年底,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569.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4%。粮食种植面积412.2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37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8.87万公顷,增加0.86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2.44万公顷,减少2.4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388.53万吨,比上年增产72.73万吨,增长3.1%;棉花总产量52.58万吨,增产5.40万吨,增长11.5%;油料产量303.12万吨,由于油菜种植面积下降,其产量减产8.68万吨,下降2.8%(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
畜牧、水产业稳步增长。全年生猪出栏3871.38万头,增长1.1%;水产品产量达到365万吨,增长3.4%。
表1 2011年全省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棉 花
油 料
花 生
油菜籽
茶 叶
水 果(不含果用瓜)
蔬 菜
2388.53
52.58
303.12
67.95
220.39
18.47
518.77
3358.60
3.1
11.5
-2.8
5.4
-5.2
11.5
18.7
7.3
资料来源:湖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特色农产品生产持增长态势,多种产品名列前茅
一是茶叶、竹笋干、板栗、香菇、黑木耳、魔芋等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油菜、淡水水产品产量全国第一,生猪、棉花、蔬菜产量等均名列前茅。总之,湖北省农产品的发展已成为农产品产业和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3、继续推进优势农业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基地合理布局
2011年湖北省继续推进农产品基地发展,已经建成的六大农业区中,荆州的农产品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农产品商品率达10%以上;鄂州有水产品生产基地,已形成规模;黄州的菜篮子工程;罗田的板栗产业;蕲春的中药生产等。逐步形成可以荆州-武汉为轴心,带动周边各市县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发展,提高专业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地区的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加工,建立特色农产品物流市场。
(二)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物流技术体系明显提升
目前。湖北省境内陆地交通有8条国道、119条省道使湖北成为国家公路网的重要枢纽。至2011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7000km,其中高速公路3680 km,二级及以上22150 km,实现了100%的乡镇和100%的村通公路,有约80%的村组通公路。京广、京九、包柳、焦枝、枝柳、汉丹线、襄渝等2560 km铁路线横贯全省,共同构成省内铁路交通运输的主干线,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铁路网,使省内大中城市与全国诸多重要城市连接起来。水上交通基本上形成了以长江、汉江为主通道,连通清江及江汉平原的航道网,继续完善港站配套、干支相连、通江达海的水路网。以长江和汉江为两大水运干线,是中国内河航运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武汉港、阳逻港已建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内河港口之一,并开辟了多条江海货运国际航线。湖北近年不断加强物流技术研发,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储运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技术体系;不断加强物流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标准体系建设。
近年来湖北还发展了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实施村村通公路,提高了通达率和道路等级,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加快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发展与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全省对农产品配送运输车开通了“绿色通道”。
(三)农产品市场数量上升,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到2011年底,湖北省拥有大中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97个。其中有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 、孝感市南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等7家进入了国家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项目。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5个。年交易额达到700多亿元。
武汉万吨冷库冻品交易市场继续发挥 “国家级中心批发市场”的重大作用,既是商务部和省商务厅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及政府副食品储备和“菜篮子”工程重要基地,也是进入武汉物流规划的重要冷储物流企业。
湖北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干鲜果品批发市场、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冻品、生鲜、干鲜调料、板栗等农产品特色交易场所,吸引了全国各地300多家经销商驻场经营,对促进湖北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
(四)农产品物流主体多元化确立,交易方式呈现多元化
农产品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目前,我省农产品物流主体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产品物流交易方式形式多样。一是农产品物流交易方式方面除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外,还相继出现了期货、拍卖、订单等新型交易方式;二是农产品的流通手段也有所更新,如连锁经营、配送和网上销售等现代方式也有所发展;三是农产品已进入大型商业销售网络。
(五)农产品物流产业管理得到加强,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我省在农产品物流宏观管理、 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第一,加大了物流体系建设的统一性。农产品物流涉及许多部门,如:综合计划部门, 业务主管部门, 交通部门, 发运、 中转、 接受地政府部门, 为了使农产品物流产业链运行顺畅,已经建立了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和农产品物流的协调机制。第二,不断健全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体系。目前,农产品物流所涉及的生产、 加工、 运输、 销售过程的相关标准不断完善,对促进农产品贸易,特别是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了物流标准的制定。
二、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问题
(一)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缺乏,竞争力有待提高
第一,农产品龙头企业不多。如目前全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整体加工程度低、规模小、技术层次低、加工装备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弱等问题还十分突出,特别是科技含量高、深加工产业链条长、区域性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还不多,像武昌鱼集团这样的区域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太少。
第二,农产品产品竞争力不强。特别是极富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为数不少,没有形成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如茶叶,特别是绿茶产量位居全国三甲之列,品牌众多,但全国十大名茶品牌却没有湖北茶的身影。象葛仙米、洪山菜薹、利川莼菜等极富地方特色和进行原产地保护品种的市场开发远远不够,潜在的市场品牌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从总体上看湖北省大中城市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比较好,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包括县乡,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大多简陋陈旧,一些农贸市场场地狭小,在交通、仓储、信息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方面,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加工、冷藏保鲜、运输、信息等服务设施不配套,限制了开展大宗农产品交易。农产品供给跟不上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化,束缚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
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低。一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配套,装卸自动化水平低,缺少智能化运输设备和专用工具;二是包装技术落后,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易于污染和腐烂,损失巨大,而且农产品的包装档次低,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三是保鲜物流尚未形成,仍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农产品占了绝大部分,仓储、保鲜技术的落后造成这些产品的腐烂、变质,损失严重。
(三)物流流通体系存缺陷,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第一,农产品物流市场发育程度存缺陷,流通体制不够完善。如从流通从主体来看,以农户为主,缺乏大型流通企业参与;从流通客体来看,以农产品综合市场为主,专业市场较少;从流通交易手段来看,以现货交易为主,期货交易很少;从流通空间来看,以个体市场为主,区域市场、全国市场、国际市场依次递减;从流通环节来看,以零售为主,批发数量有限;从流通方式来看,以农户直接销售为主,中间商、代理商应用不够广泛,市场中介服务组织严重缺乏。尤其是偏远的远郊区县由于经济基础差,农产品物流市场发育相对滞后。
第二,监管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存在着信息不集中、信息传递面窄、信息质量低、物流信息不畅、信息无法“进村入户”等问题,导致农产品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二是尚未建立起适应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农产品物流非标准化装备、设施、行为仍相当普遍。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包装标准与运输实施标准不配套;不少农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这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物流活动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以及物流活动的通畅,也很难实现对农产品物流的精确跟踪和管理。
(四)物流主体发育缓慢,组织化水平不高
目前,湖北农产品流通主体主要是个体商户、运销大户,经营方式落后,规模不大,实力偏弱,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限,交易市场的现代化程度低,服务体系很不完善。从数量上而言,湖北省物流企业并不少,据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湖北有物流企业共计890家,其中农产品专业物流企业共计74家,约占物流企业的约9%。按照产品分类,粮棉油专业物流企业共计37家,水产品3家,果蔬4家,林产品2家,其他9家。物流企业的短缺使农产品物流的负担更多的压在了没有技术实力普通农户身上,直接阻碍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众多小规模、分散的、无差异的农户组成物流主体的一部分是湖北农产品物流的一个特点。据调查,湖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数百家,农产品加工量占总产量比重低,多以鲜活农产品流通为主,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集中度不高,多数产品加工程度很低,有些农产品只是加了个外包装,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没有得到实际提升,价格低、体积大、损耗多,运输、仓储成本高,农产品营销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五)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模式陈旧 ,抑制了物流业的发展
农产品物流成本为何居高不下。去年以来,湖北省农产品物流费用呈上升态势:一是农产品运输过程直接增加了最终的成本,如高昂的高速路收费,运输车辆的机油费,以及市场的租金不断增加等。虽然2011年8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但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农产品流通模式陈旧,制约了物流的发展。目前湖北的农产品流通主要是保持农民--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市场的传统流通模式,大部分地区农产品的销售仍以农村的小集贸市场为主,主要承担农产品集散功能的各种专业批发市场也没有摆脱传统的交易方式,交易手段相对落后;另一方面,虽然全省大、中批发市场总数已达上百个,但交易量大、知名度高、辐射范围广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却为数不多,这样就增加了流通环节,也极大地增加了成本。直接抑制了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三、湖北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趋势
(一)农产品物流流通成本逐步下降
随着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发布,湖北省政府制定和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有关职能部门就财政减轻物流企业的税负,货币政策能够向物流企业倾斜,土地在土地利用上为物流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有效遏制乱收费状况将出现好转,因而,物流成本也会有相当幅度的降低。
(二)农产品物流专业一体化服务规模发展
随着湖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规模经营、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日渐形成,对专业化的物流需求越来越大。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加强行业分工,将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从供应商和销售商处分离出来,交给专门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来完成,使农产品的供应商和销售商专注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市场的开拓。在全省的发达地区,以共同配送为主导的农产品专业物流已形成一定规模。
(三)农产品物流社会化程度趋势在加快
城乡物流“二元结构”将被统筹、消弥。湖北省“十二”物流发展规划中对强化农产品物流及农村物流工程都进行了明确,有助于打破农村物流的诸多瓶颈,建立社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统筹城乡物流平衡发展,消解城乡物流的差距。
(四)农产品物流信息化需求强劲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将会改变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和效率。湖北省电子物流刚刚起步,但需求越来越大,尤其农产品物流更需要一个集成化的信息大平台。在构建完备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上,一方面政府加速建立完善的公共信息平台,提高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各个相关企业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效率,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将快速发展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近年物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物流产业升级的核心。农产品具有量大类多和运输难、易腐性等特点,受制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还有季节性、区域性、稳定性差等特点。因此,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必须形成农产品从运输、保鲜防腐、包装标准、加工储存、配送零售等环节的一体化的冷链与技术体系。湖北省由于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冷链技术不过关,造成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湖北省正在努力建设覆盖面宽广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最终完成农产品物流的产业化升级。
四、推进湖北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推进湖北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已经形成区域化布局和生产布局集中度还不高的地方,通过分类指导、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集中扶持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产品物流企业;支持物流龙头企业引进和开发先进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和区域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延长产业链,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重点培育茶叶、水产、魔芋等产业知名品牌。要以茶叶、水产、魔芋等基础较好的产业为重要突破口,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力争经过5年努力,创建一批国内和国际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跻身全国50强。
(二)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农产品物流设施中的交通、仓储、信息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根据省内区域交通优势,搞好农村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规划,以市区为中心,以交通干线为枢纽,在铁路、国道、省道所经过的城镇以及省界相邻镇都要建立规模不同的农产品物流园区或物流配送中心,要严格按照市物流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兼顾近期需要和长远发展,利用现有物流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注重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相结合。要充分考虑物资集散通道、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以及物流功能设施的综合配套。
再次,要加强物流技术的创新。一是要创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运销保鲜技术、加工和包装技术等物流的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体系;二是要不断引进先进物流技术,逐步实现农产品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提高农产品物流的冷冻保鲜技术;三是进一步加大农产品采摘、保鲜、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技术研发力度,为农产品物流提供技术支持。
(三)创新型农产品物流体系,完善监管机制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在湖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现有基础上,重点以改造为主;加紧对现有市场的股份制改造,完全按市场化模式运作;强化投资,加快设备的更新改造,建立较为现代的电子服务和结算中心,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力度,把批发市场真正办成农产品交易和服务的多功能市场。
加强农产品信息系统建设。为了适应都市农业现代化的物流运作模式的需要,必须设计和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运用物流信息平台将农业产业链中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网络连接起来,以保证信息传递的畅通,向各经营主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对于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设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使湖北成为大宗农产品的重要网上集散地,使农产品信息可以及时发布,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农产品客户在平台上交易,由此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市场监管力度。制定和发布批发市场、社区菜市场、生鲜超市的规范化标准,如制定发布农产品卫生、安全和分级、包装标准;实行对农产品供应人、承销人和零售商的备案、不良记录通报制度和农产品安全责任连带制度。在条件较好的批发市场实现农产品分级、包装标准化,并试行拍卖制。同时,建立农产品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为农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农产品监管部门提供一个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四)发展多元化农产品物流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形成多元化的物流主体。一是大力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应依托专业合作组织,广泛联合农产品生产、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等各方面的企业组织,完善农产品物流渠道,从而使农产品物流低成本、高效益;二是培植龙头企业,并使之与农户、生产基地实现紧密联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要围绕本地区的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四是农产品物流企业。三是积极支持和发展包括个体、私营、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成分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并根据湖北省实际情况,应积极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扩大物流的规模和专业化水平。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
(五)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高,创新流通模式
其一,采取多种手段,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比如财政减轻物流企业的税负;二是要遏制乱收费,路桥费成本过高是农产品物流业的一项不能承受之重,所以采取措施降低过路过桥收费,把乱收费降下来,物流成本也会有相当大幅度的降低。
其二,规整农产品流通环节,创新流通模式。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一直是湖北农产品发展滞缓的症结之一,因此,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必须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平价超市和商店,减少中间流通费用。让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二是建立“农民——超市”、“企业(合作组织)——超市”、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农户”等流通模式,尽量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成本,促进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载《湖北省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2)》,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