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安徽农业市场的物流需求,指出创建安徽现代农业物流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明确现代农业物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安徽农业物流的产业基础、安徽农业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发展机遇,结合安徽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发展安徽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构想。
[关 键 词] 安徽省;现代农业物流;宏观体系;微观体系
1 引言
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有很多重要的决策,突出的一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另一个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认为,中央的决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内涵。过去我们也讲建设新农村,但这次讲与以前讲有本质的区别,标志着中国的经济总量到了有能力工业反哺农业了,城市有能力支持乡村建设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我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转变,由穷国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转变,由一个大国开始向强国迈进。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问题,这次提出也与以前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前我们强调服务业,主要是传统服务业,生活服务业。这次首次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就是说,把服务业作为一个产业,作为生产部门,也同样是创造价值,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向整个生产制造领域渗透,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物流管理在工业上的成功应用为农业流通革新提供了新的视角。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徽农业物流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大的阶段,计划经济时代的农业流通呈现金字塔式管理特征,农业物资完全由国家统管统调;而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流通呈现多元化特征。21世纪以来,人们日益认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国际国内市场也致力于物流管理的研究。但是,对于农业物流的研究却仍处于新生和起步阶段。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安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安徽农业总产值为959.6亿元[1],占安徽国内生产总值的17.9%。从全国看,安徽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猪生产基地,其农产品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居全国前列。
安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现代物流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已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对于实现经济高效运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提高商品流通效率,改善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环境等都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我国重视“三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发展安徽现代农业物流的研究确实是当务之急。
2 现代农业物流的涵义[2]
现代农业物流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从供应源至需求源的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组织、控制与管理。现代农业物流的作用;一是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二是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三是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高客户满意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根据物流所处阶段不同,可以将农业物流分为农业供应物流、农业生产物流和农业销售物流。
2.1农业供应物流
为保证农业生产不间断进行,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供给和补充农村生产所需生产资料的物流。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农业生产资料包括种籽(种苗、种畜、种禽)、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地膜、农机具以及农业生产所需的其他原料、材料、燃料等,包括电力资源和水利资源。
2.2农业生产物流
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养、管理到收获整个过程所形成的物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种(植)养(殖)物流,包括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等;二是管理物流,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包括除草、用药、施肥、浇水、整枝等,或动物的喂养、微生物培养等所形成的物流;三是收获物流,即为了回收生产所得而形成的物流,包括农产品采收、脱粒、晾晒、整理、包装、堆放或动物捕捉等所形成的物流。
2.3农业销售物流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包括收购、加工、保鲜、包装、运输、储存、配送、销售等环节。
3 安徽农业物流的现状分析
3.1 安徽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产业基础
3.1.1地理区位优势。安徽位于中国的中部,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具有承东启西、接南纳北的地理优势。
3.1.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趋完善。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 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
3.1.3信息网络的建设初见成效。由政府牵头,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电信网络为基础,通讯网、因特网、电视网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
3.1.4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2005年,安徽粮食总产量为2605.3万吨,棉花总产量为31.1万吨,油料产量达270.7万吨,水果711.6万吨,茶叶6.0万吨,奶产品10.1万吨,烟叶2.50万吨,麻类1.9万吨。2005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382.9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77.60万吨。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2005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983.8万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218.5万台;农用运输车60.7万辆。
3.1.5有众多的农产品市场。安徽省己建成了各类农产品市场数千个,其中既有大量的城乡集贸市场、也有近百家批发市场,在批发市场中,既有在农产品优势产区的产地批发市场、又有在大中城市的销地批发市场,还有众多超市和连锁店。
3.2当前安徽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业长期生产力水平不高以及农业“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使得安徽农业物流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表现在如集装箱、冷藏车等农业专用运输工具的建设;专用仓库、特种仓库(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等)等农产品储存设施的建设;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建设;以及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的建设等。②农业物流的资源需进一步整合,并合理配置。农业物流的货场、仓库、运输车队、装卸搬运队伍、包装厂、铁路专用线和码头等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相互之间横向联系不多,物流设施设备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结果造成一方面物流企业数量上供过于求,另一方面在质量上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③物流手段相对落后,信息化应用程度低。④农业物流系统缺乏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⑤农业物流系统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规划和管理问题是当前安徽农业物流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农业物流日益重要而又缺少规划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在质量、规模和效益上都不能满足要求。
3.3安徽农业物流的发展面临的机遇
从国内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迅速发展的形势看,安徽农业物流的发展面临的机遇有: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在工业和商业上的成功应用,为农业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②知识经济、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③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为安徽农业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④外商的投资不仅引入了资金,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装备,能够带动安徽农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更新农业物流管理的传统观念。⑤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有助于建立安徽农业物流国际中转体系,有利于开发安徽农业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
4 安徽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发展构想
安徽是著名的粮棉油、畜禽、水产品商品生产基地,粮食、棉花、油料、肉类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安徽的水稻、棉花、油菜、蔬菜、水果、食用菌和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等质量较好,价格较低,因此不仅在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都有一定的竞争力。安徽地处我国中部,无论是国外的农产品,还是省外的农产品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相当部分都会通过安徽进行集散、中转或过境,安徽的区位地理优势会得到更好地发挥,安徽作为全国农业物流中心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此外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全球性特点,使得农产品的跨地域流通成为必然。因此,应充分重视安徽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总的构想是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各方参与,市场导向;环境支撑,行业主管,企业运作,加速发展。总的策略是全面启动、分布实施;先易后难、讲求实效、重点推进;政企联动、物商互动。当前,要以集运为主、配送为辅,形成区域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形成以合肥等物流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区域交通通讯网络为脉络,以中心城市周边地区为主要服务对象,上接产地、下连消费者的市域物流服务体系。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最终,把安徽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面向21世纪发展要求的,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内连县市,辐射全国,并逐步向国际市场推进的全国重要的农业物流中心。
4.1宏观体系
4.1.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构建安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基本框架
安徽要在实施“十一五”规划期间,构建“三大物流区域基地,五大物流系统,五个物流园区和13个物流中心”的交通物流框架,完成对长江物流区域、合肥物流区域和淮河物流区域等3大交通物流区域物流基础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点建设芜湖、安庆、合肥、蚌埠、阜阳五个物流园区和13个市级物流中心[3]。安徽应树立全省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全球化大流通概念,树立农业大物流、大公司、大市场的观念,实行开放式发展战略。在政府推动下,尽快研究和制订发展安徽现代农业物流的规划方案,构建安徽农业物流的发展体系。为安徽农业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通过持续改进而获得稳步提升的物流发展路线图。
4.1.2构建安徽现代农业物流支撑平合[4]
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平台的支撑:基础设施平台、信息网络平台、物流技术支撑平台、政策支撑平台、人才平台。①基础设施平台是一个支持全部物流活动高效、稳定运行乃至进一步支持经济运行的基本平台。近几年来安徽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已大有成效,但在现代化仓储设施、专业化农业运输工具、物流机械化设施和交通设施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建设和完善。②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业物流信息支撑平台。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带来了全新的运作和管理模式,推动了物流技术的进步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业物流信息支撑平台,以促进农业物流的自动化、网络化、国际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③是物流技术支撑平台。由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信息技术等物流技术创新体系构成。它是实现和完善现代农业物流功能的手段。④农业物流市场的开发需要政府创建宽松适度的政策环境,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现代农业物流产业的发展。并进行标准化研究工作,与大流通大市场规范相适应;⑤大力进行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物流人才队伍。
4.1.3构建安徽现代农业物流的运行体系
安徽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需要建立起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运作体系,形成大生产、大公司、大流通、大市场的一体化运行格局。通过农业物流系统要素整合,实现战略性功能重组;在物流运行环境支撑下,建立起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物流运行机制,大幅度提升安徽现代农业物流的巨大优势。
4.2微观体系[5]
4.2.1多元化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物流之所以很少有民营企业涉足,是因为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困难。通过对区域内农村生产、生活物资及农产品物流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物流点多线长,如果按照城市物流的发展模式去搞,很可能会遭遇失败。因此农村物流不能单一化,而是要走多元化、综合型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村物流园仅仅作为一个平台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广泛地开展各种为农服务的贸易项目。
在物流园规划中,园区可以被设置为会展区、贸易区、仓储区、配送区、加工区、商务区和生活区等7大功能区,各区之间功能互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同时,贸易区建设,被划分为农资、农机、家电、建材、交电、农副产品六大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园区加商户、商户带农户的经营模式。即:以市场运作和公司行为相结合,利用县域及园区辐射范围内的农资、农机、建材、家电、交电销售和农副产品外销为基础,以集中宣传、集中展销、集团采购等手段,形成农副产品采购中心、农副产品期货交割中心和农资、农机、建材、家电、交电产品直销中心。
4.2.2两级管理体系
物流运作模式可考虑通过两极管理体系设定组织架构,从而实现决策层和执行层的无间隔操作。一个企业高效率运转的关键,是管理层和执行层的统一协作。在物流园中,各加盟连锁运输公司以扁平化伞状管理为基本架构,形成最高管理层决策联席办公室制定发展方向和计划监控,分公司经理、项目经理直接对总办负责的组织架构。
同时,物流园内采取一园多区的组织形式。对各类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闲置的仓储设备进行就地整合、就地改造、就地提升。在不改变权属关系的基础上,以连锁加盟的方式纳入体系,使现有资源得到有机整合,从而既在不改变权属关系的前提上节约了资金,又有效利用了资源。
4.2.3网点整合
物流要形成产业效益,不能缺乏网点。通过借助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将附近多个乡级、村级农家店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园区为农服务的桥头堡。同时,通过园区配送中心,将各网点有机联结,从而实现城乡短途配送和全国区域内配送的功能,使农产品的销售环节大大减少。
与此同时,农业物流体系还要将PDM信息化技术、互联网产品展示销售系统、银行金融服务系统等一系列现代物流手段应用到园区之中,使农村物流从建立之初就走上一条现代化发展之路。物流园区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发展农村物流园的远景目标,是通过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加速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流通,将农业发展引向农业产业化之路,从而带动和造就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业品牌,也造就农村物流的新景象。
5 结束语
安徽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参与,协调运作。安徽现代农业物流应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宏观调控下,由行业主管,并依托宏观体系和微观体系的支撑,以全球大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效率、效益、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中心,实现快速的发展。我们相信,现代农业物流在安徽的实施将有力的推动安徽农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