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正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据对2000年的统计,把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畜产品的产量加在一起,达77741.3万吨.其中粮食46218万吨、棉花441.7万吨、油料2954.8万吨、糖料7653万吨、水果6225.1万吨、各类水产品4278.4万吨、各类林产品266.9万吨、肉类6124.6万吨、禽蛋2243.3万吨。如此庞大的农产品物流市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离开了农产品物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中国物流业。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远行质量。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农产品物流市场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亟待培育和完善。
一、重视农产品物流市场运行环境的培育
培育农产品物流市场运行环境可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人手。
1.硬环境方面。一是加大农产品物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由于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借鉴国外的经验,政府理应肩负起物流设施建设的重任。要考虑物流量的大小、区位等因素,在粮食、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花卉,土特产品等农产品集中产区,改,扩建一批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二是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组织,力n快农产品储运工具和设备的开发生产,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卫生标准的车辆(如敞蓬卡车),增加粮库、棉库、保鲜库、冷藏库等设施内的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建设。三是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市场的农药残留检验检测设备、信息处理、电子结算以及污水垃圾处理设备设施的建设。四是着力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提高通达率和道路等级,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五是加速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电话普及率,特别是增加农民移动电话的拥有量,降低电信收费标准,实现通讯费城乡同价。六是加快网络基础建设,改变目前信息“高速公路”塞车的状况,发展和普及宽带业务,不断推动网络延伸,接通乡村到农产的“最后一公里”,解决终端入户难问题。努力推进多网合用,将邮电网、金融系统网、有线电视网等合并,使有限的设施得到最大化利用。
2.软环境方面。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转变观念,加强研究,积极引导,搞好协调,增强服务意识,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物流发展规划,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应调整充实各级农产品物流领导机构,当地政府负责人应切实负起责任.会同农业、工商、财税、交通、公安等部门负责人,成立领导机构,邀请吸收物流方面的专家、当地流通大户参与决策,对物流发展提供具体指导。同时还应成立有党委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督查组,防止出现腐败现象。另外,还应发挥农产品流通协会的作用。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做好培训工作。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是农村经济的新课题,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宣传材料、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报道典型,做好示范。利用夜校、农业职业学校等形式,对农民自身、基层干部、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等进行物流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开办营销讲座、物流课堂等,把物流技能送到千家万户。三是搞好农产品物流市场的三个支持体系建设。首先要完善税费征管政策体系。在农产品物流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税费征收管理过程中,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这主要是相关政策在处理地方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方面没能达到统一均衡。
因此,为使管理更规范,应努力完善税费征管政策,加强和改善对税费征管工作的领导,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合理征收税费,这是当前搞活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关键。其次是建立农产品市场行情预测预报体系。由于农产品市场受社会供求、气候、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应成立由气象、内贸外贸、供销、统计等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市场预测预报体系,对有关情况及时分析预测和发布,为市场提供服务。第三是建立农产品品种品质监测监督体系。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了创名牌.应设立由农业、科技、贸易、工商等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品种品质监测监督体系,专门负责标准制定、管理和监督,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示范,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保证消费安全。同时,加强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为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创造条件。四是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对农产品流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连接起来,向各经营主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对于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具有重要作用。农产品物流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征,因此,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反馈等必不可少。为此,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当然,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防止利用虚假信息进行欺诈。五是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
在整个农产品物流的链条上,技术的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农产品的生产要强化“名牌战略”,树立品牌形象,形成一批农产品的强势品牌。农产品运输车辆应利于环保的要求,多采用厢式运输、冷藏运输、集装箱运输等。加大保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力度,提高加工、包装技术,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和扩大销售半径。同时,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六是创建农产品物流业服务信用体系。物流服务的动作实际上是一系列委托与被委托、代理与被代理的关系.是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服务的无形化特点,服务的标准和衔接,物权的转移和控制,结算的主体等常常涉及多方面的物流服务参与主体和复杂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或有更多层次的外包服务需求时,没有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做基础,凭第三方交单结算甚至由第三方代为收款,其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二、重视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的培育
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即是提供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中介组织、批发商和代理商等,培育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就要提高供给质量,扩大物流的增值性服务,满足需方的需求。
1.发挥“国合”农产品物流组织的已有优势。“国合”农产品物流组织主要包括国有粮食企业、商业企业和供销合作社。目前“国合”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在农产品物流中的作用明显减弱。但是,“国合”组织毕竟是原有农产品产销的“主渠道”,有其特殊性和自身的优势。只要转变观念,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主导产品,把产、加、销联成一体,带领农民闯市场,做好服务工作,就一定能重振雄风。
2.培育、发展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通常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大户+农户”等形式。由于此类合作中介组织能在较大范围的时间和空间上汇集农产品需求和供给信息,而且具备对农产品进一步整理、加工或增值的能力,因而它是组织农产品大量物流的中坚力量。“公司+农户”是公司作为龙头企业,通过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作为独立法人存在的龙头企业具有资金融通、资产整合、市场运作等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在开拓市场、创立名牌方面具有优势。“协会+农户”由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竞争能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通过这些物流中介组织可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农产品运销规模化、系列化、集约化,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3.培植农村运销户、农民经纪人。这些从业人员许多是半农半商的农民,与当地农民关系密切,往往容易取得农民的信任与合作。尤其是农民经纪人,他的营利是和农产品交易额密切相关,因而与农民之间是一种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从属和相互合作关系,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此外,由于鲜活农产品具有易腐变质性,不宜长时间保管和长途运输,客观上要求熟悉当地情况、能及时把农产品运到就近的集贸市场或批发市场的农村经销户和农民经纪人的存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运销户和经纪人.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经营带有季节性,信息贫乏,活动范围小,资金量也不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把他们组织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知识培训、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培训,强化市场观念,从而提高搞活农产品物流的能力。
4.鼓励为公司、协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农产品物流要得到大发展,关键是提高服务水平。服务不能仅停留在运输、仓储等功能上,应加强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功能,条件具备的地方还应开拓具有较大增值性的功能,如结算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咨询功能、教育培训功能等。物流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关键要体现“服务”二字。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的供给方(企业)多以价格作为竞争手段,增值性服务的手段几乎没有,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服务质量,反而由于过度竞争而降低了服务质量。因此,我们应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把物流服务质量落到实处。
除积极培育以上几方面的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外,还应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大力培育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商人组织,方便农民出售农产品,变分散的小批量上市为集中的大批量交易。
三、重视农产品物流市场运行规则的培育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要保证其健康发展,就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服务规范,以对物流服务质量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从而对物流市场形成制度约束,使物流市场规范发展。
1.尽快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服务业的标准制定也在稳步推进,考虑到农产品物流市场的自身特点,应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工作,就要对农产品物流业已有的国内外物流标准状况进行调查,掌握最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参考国外物流及相关标准,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实际.分析与描述物流系统典型工作流程,研究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标准需求,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分类,进而形成初步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为形成规范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打下基础。
2.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要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择上和产中的栽培、饲养等技术规程的操作上以及产后的加工、包装、产品质量的检验和农药残留的监测上,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品牌化。
3.加快农产品运输工具标准的制定。在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由于货源在农村,其物流几乎均为以汽车为载体的公路运输,而现时的农产品运输绝大多数采用“裸露运输”即开放式运输,容易造成货物丢失、损坏交通、危害人身安全、污染环境等诸多隐患。因此,加快农产品物流运输工具标准制定,大量采用厢体运输作为公路货物运输的主载体是当务之急。
4.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建设。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和物流组织信息化是农产品物流的支柱。前两者可以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努力得到较好的解决,但物流组织的信息化则存在较大困难。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企业通过开发信息系统对农产品物流信息进行管理和与服务对象建立信息联系上。目前,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自成体系进行,而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是物流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的无障碍,这些独立的信息系统因务农产品物流企业资金投入、开发方法和对象、组织管理等存在较大差异,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客观上已存在障碍。因此,必须尽快制定农产品物流訊息发展方面的技术政策,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建设。
5.进一步扩大物流业服务标准的制定范围。2002年,国家公布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对于提高物流的科技含量与发展水平,促进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现代化和电子交易市场规范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货运汽车厢体规范与安全》、《库存商品退货及储运包装辅晶回收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物流配送系统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等物流行业规范已完成制订或正在制订中,这些标准课题的研究对物流标准化是一个积极的推动。当然,随着物流向高附加值的物流增值服务发展,我们应扩大物流业服务标准的制订范围,如:物流业信息服务标准,物流业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