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充分发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集聚辐射带动作用。这表明,西江经济带将上升为国家战略。
广西西江全长1480公里,流经百色、崇左、来宾、柳州、南宁、贵港、梧州等七市,七市的总面积13.0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712万人,国民生产总值3309亿元,分别占广西总量的57%、54.4%和55.6%。西江流域经济发展对广西至关重要。
广西依托西江流域优越的航运及物流条件,以区域内重点城市为节点,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布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西江经济带建设如火如荼。
西江“黄金水道”催热沿江产业
广西大力破解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瓶颈”制约,加快建设大能力、高标准的航道、船闸、枢纽和港口泊位工程,大幅提升西江航道的通过能力、枢纽的过船能力和港口的吞吐能力。根据《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概算2008年至2012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742亿元,其中枢纽和船闸工程552亿元,航道工程33亿元,港口工程95亿元,支持保障系统工程2亿元,运力优化工程40亿元,护岸绿化工程20亿元。实现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超过7700万吨,总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以上。
2010年,广西西江黄金水道水运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2.58亿元,为上一年的1.8倍;2011年将完成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投资50亿元。近年来,广西先后开工建设了长洲水利枢纽的三四线船闸等19个项目,建成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等4个项目,新增2000吨级航道291公里。到2010年底,西江“黄金水道”新增千吨级泊位6个,使千吨级泊位达到73个;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428万吨,使总吞吐能力超过6000万吨。2011年将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1270万吨,港口吞吐能力将突破7000万吨。项目建设推动了港航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广西内河港口吞吐量突破了6000万吨,其中贵港港突破了3800万吨,桂平航运枢纽船闸通过货运量达4024万吨。
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促进了沿江产业布局发展。贵港市沿江规划布局建材、冶金、电力、船舶修造、食品等优势产业,配套建设产业园区,临江产业集群初现雏形;梧州市把全市人口的50%、产业的70%、生产总值的70%集中到西江黄金水道沿线,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柳州市出资50%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合资整治柳江航道,在柳江流域沿江两岸重点建设柳州阳和、官塘等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以及广西柳州汽车城等重点产业类项目。
加快完善西江沿线产业布局
目前,广西正在加紧完善西江沿线产业布局,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打造以西江“黄金水道”为主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西江经济带的主体框架;促进工业经济向沿江的集聚,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步伐;促进人口和城镇向沿江的集聚,培育旅游休闲业和现代服务业,拓展对外开放的新领域。以区域内柳州、来宾、桂林、梧州、玉林、贵港、贺州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南宁、柳州、贵港、梧州为主干的西江经济带已初现雏形。
南宁市八鲤工业园、六景工业园区及隆安那桐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引进了国电南宁发电有限公司、南宁化工集团、广西劲达兴纸业、南宁永凯集团等较大型企业。园区内企业大宗生产原料和产品,大多选择水运方式运往珠江三角洲及出海。
柳州借助柳江航运优势,布局建设的阳和、官塘等工业园区、物流园以及广西汽车城等已初具规模。
梧州市以港口码头带动商贸物流,以商贸物流带动地方产业,在每个港口码头后面都配备一个特色产业园区,并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培育支柱产业、打造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了梧州工业园区、藤县钛制品和铝工业集中区等“三园六区”格局,并规划发展赤水港临港工业园区、塘源化工产业集中区和东出口工业集中区。2010年沿江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8%。
贵港市的成绩尤其出色,展现出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该市沿江规划建设江南工业园等14个工业园区,配套建设了以建材、羽绒、化工、饲料、电子工业等为主导产业的江南工业园,以水泥、仓储、物流为主导产业的贵港(台湾)产业园,以化工、纺织、木业加工、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的桂平长安工业园,以生物科技、木业加工、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平南临江工业园。2010年,全市沿江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80亿元,比增4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2%。完成工业附加值90亿元,占全市GDP的17.3%;完成税收11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7.5%。其中,水泥产能达3500万吨,占广西区的1/4;造船量达100万载重吨,占广西区内河造船总量的61%。
西江经济带将成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在“十二五”期间,西江经济带建设将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高科技产业、食品制糖业、轻纺化工产业、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形成新型化、特色化、生态化的产业带。充分发挥西江经济带沟通我国中东西部和对接先进生产力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合作,加快建设桂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充分发挥西江经济带沟通北部湾经济区、桂西地区和沿江优势,加快培育南宁、贵港、梧州、柳州、来宾等集聚区域,努力把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在西江经济带建设中,将加快建设南宁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桂林、柳州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百色平果铝工业基地。推进柳州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贵港建材、电力、化工、冶金、机械等重大产业及产业链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修造船、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提升来宾新兴资源加工型产业。力争到2015年,西江经济带形成产业布局完善,效应明显,竞争力强的“黄金”产业带。
广西巨资打造西江黄金水道 2012年港口吞吐能力过亿吨
4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规划》估算2008年至2012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742亿元,实现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超过7700万吨,总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以上。同时,广西正努力争取把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把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到广西区域发展总体布局的基础上。
作为珠江主干流的西江水系,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内河航运水道,接云贵,贯两广,通港澳,被视为西南、华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水上生命线”。2008年底广西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西江流域占广西国土面积87%,流经广西11个地级市80个县(市、区)。
《规划》明确指出,到2012年,广西西江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超过7700万吨,总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以上,基本建成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右江1000吨级航道、柳黔江500吨级航道、红水河500吨级航道和桂平二线船闸;船型标准化率达到65%,船舶平均吨位达到500载重吨;西江贵港至梧州航段实现航道数字化、管理信息化,进一步提升广西西江黄金水道整体通过能力,亿吨黄金水道初步形成。
2020年前,将连接南宁、贵港、梧州、百色、来宾、柳州、崇左7市共1480公里的内河水运主通道全部建成为1000吨级以上航道。其中,南宁、来宾、柳州以下建成2000吨级航道;贵港以下建成3000吨级航道;连接河池的红水河航道建成500吨级高等级航道;连接桂林、贺州、玉林3市航道建成300 吨级的地区性重要航道。
届时,广西将形成以西江航运干线和右江、红水河、柳黔江水运通道为主骨架,干支畅通、江海直达,设施较为完善的内河航道网;加快内河港口现代化建设,形成以贵港、梧州、南宁主要港口为核心,百色、来宾、柳州、崇左等地区性港口为重要补充,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设施完善的内河港口体系。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华宽介绍,《规划》中估算2008年至2012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742亿元,其中枢纽和船闸工程552亿元,航道工程33亿元,港口工程95亿元,支持保障系统工程2亿元,运力优化工程40亿元,护岸绿化工程20亿元。
目前,为进一步实施《规划》,广西正在加紧组建西江水运建设投融资平台,整合西江水运相关资产。同时,正在请求交通运输部牵头建立相关省(区)参加的跨省区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与广东、云南、贵州等省及港澳地区沟通协调,统筹推进流域水运又好又快发展。
广西西江黄金水道主要由连接南宁、贵港、梧州、百色、来宾、柳州、崇左市的1480公里内河水运主通道组成,涵盖流经河池、桂林、玉林、贺州的地区性重要航道1621公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内河水运仍然是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广西西江黄金水道规划范围内,500吨级以上的高等级航道仅占30%,1000吨级以上泊位仅有57个,航道与港口的通过能力无法满足水运发展需求,船闸的通过能力也初显不足,贵港、西津、红花等枢纽的船闸,也需要进一步扩建。
“十一五”以来,适合水路运输的大宗货物如水泥、煤炭、钢铁、机械、矿产品、农产品、建筑材料等不断增加,内河货运量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2008年广西完成内河港口吞吐量、内河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676万吨、6285万吨、202亿吨公里。
2008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了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当年11月,广西自治区书记郭声琨率团赴粤,与广东省签下《共同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协议》,两省区高层就加快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达成共识。2009年7月,广西成立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建设。
相关报道:
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2012年总吞吐突破1亿吨
4月2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南宁举行《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暨西江黄金水道网站开通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副主席、黄金水道办主任杨道喜出席会议,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华宽介绍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对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的有关情况。
以西江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8年10月以来,为抓住多区域合作深入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以及中央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广西内河水运资源优势,全面提升西江航运能力和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形成西江经济带,自治区党委、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
黄华宽介绍,根据国务院和自治区的有关指示和精神,西江经济带建设按照“一统领两规划七方案”的规划体系统筹推进,《规划》是“两规划”中的一个重点专项规划。
黄华宽认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惠及沿江云南、贵州、广西、广东4省(区),意义十分重大。广西处于西江中游,西江流域占广西国土面积的87%,流经全区11个地级市、80个县。建设西江并充分发挥西江沟通中东西的枢纽作用,是沿江各省经济交流优势互补的基础条件,也是广西积极参与多区域合作、尽快形成西江产业经济带城市群,推动广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2012年初步形成亿吨黄金水道
《规划》明确提出了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目标,目标分为近期和远期。
黄华宽表示,近期目标是到2012年,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超过7700万吨,总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以上,基本建成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右江1000吨级航道、柳黔江500吨级航道、红水河500吨级航道,进一步提升广西西江黄金水道整体通过能力,亿吨黄金水道初步形成。
而到2020年前,将连接南宁、贵港、梧州、百色、来宾、柳州、崇左七市共1480公里的内河水运主通道全部建成为1000吨级以上航道,其中南宁、来宾、柳州以下建成2000吨级航道,贵港以下建成3000吨级航道;形成以西江航运干线和右江、红水河、柳黔江水运通道为主骨架的内河航道网;形成以贵港、梧州、南宁主要港口为核心,百色、来宾、柳州、崇左等地区性港口为重要补充的内河港口体系。
近期建设投资406亿元
《规划》中估算2008年至2012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742亿元,其中枢纽和船闸工程552亿元,航道工程33亿元,港口工程95亿元,支持保障系统工程2亿元,运力优化工程40亿元,护岸绿化工程20亿元。
此外,近期(2008~2012年)投资406亿元,其中枢纽和船闸工程投资249亿元,航道工程投资18亿元,港口码头工程投资77亿元,支持保障系统投资2亿元,运力优化工程40亿元,护岸绿化工程20亿元。
争取把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规划》中提到了下一步实施的设想:组建西江水运建设投融资平台;加快建立跨省区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与广东、云南、贵州等省及港澳地区沟通协调,统筹推进流域水运又好又快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对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支持,努力使黄金水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关链接:
杨道喜:广西将联手粤港澳力推“黄金水道”
广西今年进入对接珠三角水道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与东盟接壤的省份将联合港澳地区及周边各省,争取将一条连接中国大西南和粤港澳的“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进一步提升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
“西江黄金水道”连接广西7市,是中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内河运量的90%需经过此段。广西“黄金水道办”表示,今年其工作重点之一是在泛珠合作框架下,联合周边各省及港澳地区,争取将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此外,还将与各省及港澳地区一道共同研究建立西江航运干线全流域、跨地域、跨行业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共同推进航运枢纽、船闸工程建设,共同建设沿江重要港口和集疏运通道,合作建设重点产业园区,合理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形成西江经济带。
香港智经研究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胡定旭表示,西江连接着资源丰富的大西南和充满活力的粤港澳,是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天然纽带。贵州的煤、云南的磷、广西的铝等资源,对下游的粤、港、澳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而珠三角地区所拥有的是人才、技术和经济优势,也能为广西新经济产业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粤桂港澳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事实上,广西大力提倡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同时,更希望借助西江这条水上“大动脉”贯通粤港澳,从而带动其沿江各地市的发展。广西区党委书记郭声琨此前介绍,当前广西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广西正在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建设西江黄金水道,充分发挥其运输、灌溉、防洪、发电、生态、旅游等功能,以实现成本最低化,运量最大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杨道喜表示,西江开发是流域开发,更是区域合作,希望能充分利用泛珠合作的平台,发挥大西南资源丰富的优势,借助粤港澳相对充裕的资金以及港口、航运业的丰富经验,联手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西江经济带”。
2009年,广西全年完成内河水运建设投资11.86亿元,同比增长126.5%,新开工柳江航道整治工程、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等5个水运项目。此外,广西还新增二级航道291公里、新增千吨级泊位10个,达到67个,新增内河港口吞吐能力929万吨,达到5229万吨。
港澳台企业掘金“西江” 有61企业在贵港投资兴业
近日,贵港市成功签约6个由香港企业总投资9840万美元的项目。同时,由台资企业深圳全球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的热裂解项目,落户贵港(台湾)产业园。目前,有61家港澳台企业在贵港投资兴业。贵港,这座西江边的古郡新城,已日益受到港澳台企业的青睐,成为其产业转移的理想之所。
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日前在会见贵港市委书记赖德荣时表示,将尽全力把在贵港的投资项目建设好,实现互利共赢,并希望在新兴产业继续寻求合作空间。去年,华润水泥(贵港)有限公司,在受金融危机、西江滞航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依然取得年生产449万吨水泥、销售收入8亿多元、创税7000多万元的好成绩。
2009年正式投产的台泥(贵港)水泥有限公司,第一年就生产水泥(熟料)720万吨,纳税1.1亿元,逼近台湾一年1100万吨的水泥市场规模。该公司总经理王建全透露,台泥集团今年继续扩大在贵港的投资,将在贵港建设全长超过30公里、目前全世界最长的水泥运输皮带机系统等项目,新增粉磨站和码头项目。
作为西江流域的核心港口,贵港凭借丰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沿江经济日渐壮大。贵港市倾力打造的15个产业园区,已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效应,开始聚集产业龙头带动势能。而西江黄金水道,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内河港口体系已具雏形,成为广西沿江企业的 “生命线”。西江沿线纷纷崛起一批支柱产业,形成西江经济带,成为港澳台企业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及走向东盟的一个重要“跳板”。贵港正全力打造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并数度组团前往香港、台湾、澳门开展产业对接,得到港澳特区和台湾有关方面的支持及企业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