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

    近几年来,中国现代物流的蓬勃发展实践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客观全面地总结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其发展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探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前景及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当前我国急需一本融综合性、客观性、系统性、实用性、史料性于一体,兼顾学术性的现代物流发展报告。为此,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与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决定共同组织两岸三地的物流专家学者,编写《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1年9月组成了由国家经贸委马力强同志担任编委会主任,由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牵头组成的编辑部办公室。
编辑部成员在讨论酝酿本书的写作内容时,对已有的类似书刊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书的特色,它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研究内容的系统性,本书并非简单的研究成果汇编,而是贯穿着从宏观到微观,从供给到需求,从整体到局部的经济分析思想,各章内容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全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显著的系统性。二是研究范围的全面性,本书是第一本从两岸三地大中国的角度描述中国物流发展现状的报告,也是第一本凝结两岸三地专家和学者的智慧而成的研究成果,这是本书的另一特色。三是注重定量分析的前提下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当前我国有关现代物流发展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几乎是一片空白,为了达到本书确定的以定量的现状分析为主的研究特色,由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设计了一套反映现代物流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在国家经贸委的组织和推动下获得了较好的问卷回收效果。其调查结果除了在全书的有关章节中有所体现外,本书还另辟一章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这是本书有别于其他相关书籍的又一显著特色。
以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为主体的编辑办公室在2001年9月至10月间,就本书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展开了多次讨论,形成了编写大纲的讨论稿,并在2001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主编工作会议上供来自北方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台湾东吴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物资学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交协物流研究院、中国仓储协会、上海市交通局、香港东方物流集团、北京中经现代企业发展中心等高校或企业的主编们展开讨论,经过充分而热烈的讨论后主编们明确了全书的编写采用分章主编制,在保证全书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的同时,鼓励分章主编开拓思路,提出有创见性的观点,且分章主编对所属章节负全部文责的编写思路。
从2001年12至2002年5月底在各分章主编的带领下展开了全面的编写工作,形成初稿,并于2002年6月召开第二次编写组会议。此后南开大学现代物流中心的编辑部成员对初稿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编篡,于2002年10月底形成最终稿。
本书的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章  主编邬跃、刘晓红,副主编过晓颖
第二章 主编白雪洁
第三章 主编刘秉镰,副主编李金辉
第四章 主编沈吉仁
第五章  主编石小法、干观德,副主编赵金涛、祁学莉
第六章 主编李琪、魏修建,副主编张秦、石榴红、郭其阳,参编人员于淘、任红艳
第七章  主编刘伟光,参编人员伍占美、黎基雄、黄治中、郑大昭、倪伟定
第八章 主编苏雄义,副主编刘维林
第九章 主编王德荣,副主编赵文竹
第十章  主编沈绍基,副主编王燕
第十一章 主编王燕,副主编王婷、孙雅丽
第十二章 主编杨东援 孙有望,副主编李连成
第十三章  主编严建援,参编人员宋翠松、裴育、徐媛 陶峻
第十四章 主编张文杰,副主编徐杰、田源
第十五章  主编戚安邦、蒋坚,副主编阴锦海、孙贤伟,参编人员张伟
第十六章 主编王玲,副主编路畅
第十七章  主编张晓萍,副主编李伊松、刘玉坤,参编人员张军
第十八章 主编苏雄义
第十九章 主编王微、王迎军,副主编胡瑞娟、刘军
第二十章  主编刘秉镰,副主编王燕、王玲、白雪洁、刘军、李艳艳
本书编辑部成员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刘秉镰、王燕、王玲、白雪洁、刘军、李艳艳。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1
第一节  中国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 1
一、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1
二、加入WTO对中国物流发展的影响 6
第二节  中国物流的发展 7
一、各级政府重视物流发展 7
二、物流政策法规环境初步改善  10
三、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12
四、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14
五、物流企业有了很大发展 19
六、物流软件供应商发展迅速  21
七、物流装备企业也有了较快发展 22
八、物流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 23
九、物流教育培训体系正在形成 23
第三节   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24
一、物流宏观管理环境有待改进 24
二、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26
三、物流发展不平衡  28
四、物流需求不足 29
五、物流服务水平低 32
六、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33
七、物流理论研究薄弱 34
八、物流人才匮乏  34
第二章  现代物流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35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阶段特征及根本性问题  35
一、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阶段性特征 35
二、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37
第二节  现代物流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41
一、挖掘“第三利润源”,提升传统工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2
二、提升服务业的质量水平,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6
三、增强吸引世界性经济资源的能力 49
第三节  中国产业政策取向其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 51
一、未来中国的产业政策走势  51
二、中国未来产业政策走势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影响 54
三、中国物流产业政策的取向建议 55
第三章  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  61
第一节  全面提升中国现代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的意义 61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迫使中国提升现代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  61
二、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需要提升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 62
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要求提升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  62
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提升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 63
五、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关键是提高其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63
第二节   中国现代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评价 64
一、中国现代物流业的现实国际竞争力评价 65
二、中国现代物流业的潜在国际竞争力评价  68
三、中国现代物流业的环境国际竞争力评价 81
四、中国现代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评价及展望 90
第三节   增强中国现代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93
一、实施强强联合战略,组建中国现代物流业的“航空母舰”,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93
二、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促进产业积聚,形成各具特色的庞大物流产业群  93
三、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与现代化的物流装备,加快自身技术革新步伐,提高物流运作的科技含量和运作效率  94
四、鼓励并支持工商企业剥离自身物流职能,培育物流需求市场,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95
五、改革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和培养各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造就中国物流人才队伍  96
六、加快制定全国物流发展战略及规划,对现代物流的发展统筹规划,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97
七、加快并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运作平台  98
八、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彻底打破目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98
九、制定鼓励现代物流发展的产业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现代物流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99
第四章   中国物流业管理体制与政府职能变革 101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978年)物流业管理体制与政府职能 101
一、物流业管理体制  101
二、政府物流管理职能的特征 107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  109
一、转轨时期(1978年—1992年)物流业管理体制 109
二、转轨时期政府物流管理职能的特征  112
三、目前(1992——至今)物流业管理体制 114
四、目前物流业管理职能的特征 116
第三节  未来物流业管理体制与政府职能  118
一、未来应建立的物流业管理体制 118
二、未来政府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职能 120
第五章  东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123
第一节  东部地区的概况 123
一、东部地区的区域特征 123
二、东部地区的基本经济状况 124
第二节   东部地区物流发展现状 125
一、东部地区物流的市场分析 125
二、东部地区物流发展的特点 134
三、东部地区物流发展的案例  135
第三节  东部地区的区域物流发展规划 137
第六章  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143
第一节  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143
一、中西部的区域范围划分及基本经济状况 143
二、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145
第二节  中西部地区物流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50
一、中西部物流业的特点 150
二、中西部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152
第三节  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模式与对策  156
一、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156
二、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模式 156
三、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159
第七章   香港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163
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发展概况 163
一、香港地区的区位特征及历史概况  163
二、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164
三、香港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68
第二节  香港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169
一、香港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169
二、香港地区运输业发展的整体状况 172
三、香港中小型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  177
四、香港物流业的信息科技发展及运用状况 180
五、香港物流业质量管理个案研究 184
六、香港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  187
第三节  香港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188
一、香港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188
二、香港当局为促进物流业的发展采取的相关措施 190
三、香港物流业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192
第八章  台湾地区的发展  195
第一节  台湾地区的基本经济状况 195
第二节  台湾地区的总体发展现状 199
一、台湾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规模  199
二、国际物流设施 209
第三节  台湾地区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典型案例 214
一、台湾地区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214
二、内需物流企业概况与典型案例 220
三、国际物流企业概况与成功案例 225
第四节  台湾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8
一、场地缺乏有效利用 228
二、网络互通有待普及 229
三、相关法规亟待修订 229
四、行业定位不清  230
五、人才不足 230
六、国际物流企业进入市场,台湾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230
七、小结 231
第五节   台湾地区物流发展计划与展望 231
一、全球物流发展计划 231
二、境外航运中心、空运货运园区发展计划 235
三、电子商务推广计划  238
四、商业自动化及电子化推动计划 240
六、台湾地区的展望 242
第九章  中国运输业的发展 246
第一节   运输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246
一、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展,综合运输网络初具规模 246
二、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运输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强  248
三、各种运输方式分工日趋合理,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 251
四、通道建设取得进展,综合运输体系日益完善  254
五、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254
第二节  运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55
一、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足  255
二、交通运输业的系统结构不尽合理 258
三、运输装备及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259
四、运输大通道能力仍显紧张  260
五、交通运输业改革相对滞后 261
第三节  运输业融入现代物流的发展思路 262
一、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的建设  262
二、按现代物流要求,发展综合运输体系 262
三、加快科技创新,提高整体水平 263
四、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  264
五、重视多式联运和集装箱运输,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 264
第十章 中国仓储业的发展 266
第一节 中国仓储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266
一、仓储业的构成与布局 266
二、仓储业的发展与变革 267
三、物流配送试点工作的开展 269
第二节  我国仓储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70
一、我国仓储企业发展状况 270
二、我国仓储业的现状特征 273
三、国内外仓储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276
第三节  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 277
一、我国仓储业的发展方向 277
三、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可行性  280
四、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主要对策 282
五、中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实践 284
第十一章  中国配送业的发展  290
第一节  我国配送业的发展背景 290
一、配送制的出现 290
二、配送中心的兴起 291
三、历年来政府对配送业发展的推动  293
第二节  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现状 294
一、配送业的总体发展 295
二、配送市场供需现状  295
三、重点领域发展物流配送的情况 298
四、重点地区发展物流配送的情况 304
第三节  面向21世纪的中国配送业  307
一、新世纪配送业的发展动向 308
二、进一步开展商品物流配送工作的思路 312
三、我国配送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313
第十二章  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 319
第一节    概述 319
一、第三方物流业产生与发展  319
二、第三方物流的业态特征 321
第二节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322
一、第三方物流业的供给状况  322
二、第三方物流业的需求状况 325
三、第三方物流业市场竞争状况 327
第三节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前景  328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产值增长态势 328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市场潜力预测 329
第十三章  中国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  330
第一节  中国物流信息系统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 330
一、中国物流系统硬件平台发展现状  330
二、中国物流信息管理应用软件的发展现状 336
三、中国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发展 339
第二节  中国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345
一、工商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345
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状况 350
三、区域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发展建设现状  352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及发展措施 362
一、中国物流信息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362
二、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及促进措施 365
第十四章  中国物流技术的发展 368
第一节  仓储技术的发展  368
一、托盘技术的发展 369
二、仓储输送类技术的发展 369
三、仓储存取类技术的发展 370
四、自动化立体仓库技术的发展  370
第二节  运输技术的发展 371
一、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 372
二、铁路运输技术的发展 373
三、水路运输技术的发展  374
四、航空运输技术的发展 375
五、管道运输技术的发展 376
六、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技术的发展 376
第三节   包装技术的发展 377
一、包装技术概述 377
二、包装容器技术的发展 378
三、包装材料技术的发展 379
四、包装机械技术的发展  380
第四节  配送技术的发展 381
一、配送技术的发展阶段 381
二、分拣技术的发展 382
三、其他配送技术的发展  383
四、实例:深圳新产业配送中心 385
第五节  装卸搬运技术的发展 386
一、我国装卸搬运机械的发展  386
二、装卸搬运基本技术方法的发展 386
三、装卸搬运机械的新发展 387
四、条码技术在装卸搬运中的应用  388
五、面向CIMS的物料搬运系统 389
六、实例:深圳市安达搬运装卸公司 393
第十五章  企业物流服务需求模式及其影响  394
第一节  大中型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模式 394
一、我国大中型生产企业物流服务模式及其问题  395
二、我国大中型流通性企业物流服务模式及其问题 404
三、我国大中型企业现有物流服务需求模式的主要问题和影响 412
第二节   中小企业的物流需求模式 417
一、中小企业物流现状及问题 417
二、中小企业物流需求模式 420
三、中小企业物流需求模式的变化趋势  425
第十六章  跨国公司的现代物流需求 431
第一节  跨国公司对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431
一、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特征  431
二、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32
三、跨国公司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437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及物流管理现状  439
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现状 439
二、跨国公司的物流管理现状 443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物流需求现状和前景  449
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物流策略 449
二、跨国公司的物流需求特点 452
三、跨国公司的物流需求前景分析 455
第十七章   物流教育与人材培养 460
第一节  发达国家物流教育与人才培养 460
一、概况 460
二、国外物流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基本体系  464
第二节  中国物流人材教育历史与现状 473
一、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物流教育概况 473
二、中国大陆的物流高等教育  474
三、我国物流科研现状 479
四、我国物流学科建设现状 481
五、中国大陆物流职业教育  483
六、我国物流教育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486
第十八章  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经验与趋势 489
第一节  国际物流兴起的背景  489
一、全球化的发展 489
二、全球产销分离、专业分工的深化 490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  490
四、全球一站式物流服务的需求 492
五、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 493
六、物流外包的发展趋势  494
七、整合型国际物流业的兴起 495
第二节  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496
一、美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  496
二、欧洲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499
三、日本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505
四、亚太现代物流发展现状与案例 508
第三节   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趋势 512
一、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512
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514
第十九章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战略构想  516
第一节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背景 516
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为中国物流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516
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给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517
三、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便利和保障  518
四、政策法规环境的变化将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519
五、现代管理思想的不断进步直接推动了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的创新。  520
六、市场环境的变化将直接推动现代物流需求的发展和物流市场的形成 520
七、两岸三地物流合作积极开展,将为中国物流的发展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522
第二节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构想 522
一、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 523
二、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构想  524
三、中国物流业发展战略构想的实施阶段及主要途径 525
第三节  中国现代物流战略构想的实施  527
一、推动现代物流观念和管理思想的普及 527
二、引导工商企业优化企业物流管理,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场  528
三、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修订各行业法规中不利于物流有效运作的部分,为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  529
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统筹考虑物流设施的需求,加强物流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530
五、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  531
六、重视现代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工作,加快相关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532
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协会的联合,加强国内外物流理论和实践的交流与合作 533
第二十章  关于中国现代物流市场状况的调查  535
第一节  各地政府对当地物流发展状况的认识 536
一、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对当地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认识  536
二、各地政府对本地物流市场竞争状况的评价 540
三、物流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541
四、各地区物流发展规划情况  543
第二节  各地区物流企业的状况 544
一、物流企业服务对象与业务范围 545
二、物流设施与技术水平  546
三、物流企业对企业外部环境的评价 550
四、物流企业的竞争与发展 552
第三节  工商企业的物流运作状况  554
一、工商企业物流运作情况 554
二、工商企业物流设施情况 556
三、工商企业剥离自营物流情况  558
四、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情况 559
五、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商和物流环境的评价 562
第四节  跨国公司的物流运作状况  563
一、跨国公司物流管理组织状况 564
二、跨国公司物流运作情况 565
三、跨国公司的物流设施情况  566
四、跨国公司的物流业务外包情况 568
五、跨国公司对物流服务商和物流环境的评价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