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物流运行保持增长态势,社会物流总额达33.8万亿元,同比增长25.6%。工业品物流总额29.8万亿元,同比增长27.4%,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的88.1%。
来自中国物流协会的最新研究资料显示,物流总额呈现加快增长态势,增幅明显高过11.5%的GDP增长率。物流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配送、加工、包装等现代物流业务增势突出。
在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流总额的增长最为突出。上半年工业品物流总额29.8万亿元,同比增长27.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 88.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成为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口物流总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 9.9%,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和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分别增长14.3%、17.5%和11.5%。
据中国物流协会负责人介绍,由于今年内地货运价格普遍上扬,全社会货运量增长,运输费用增幅明显,显示出物流对经济的保障程度有所增强。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下,保管环节的物流业务增长迅速,特别是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现代物流业务增长突出,在保管费用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而信息及相关服务费用更是高达21亿元,同比增长38.1%,可见企业在物流业务经营过程中,对物流信息与服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中西部外运量占全国5%
在西安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投资促进论坛”关于“物流与物流金融专题”的研讨中,经济界、运输界专家表示,物流业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起著支撑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外运量仅占全国5%的现状,制约著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统计显示,200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达3.84万亿元,占中国GDP的18.5%,物流增加值达1.4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7.6%,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59.7万亿元。
据中国外运集团运输管理部总经理肖星介绍,在过去20年,中国沿海物流设施加强建设,海运业得到了超前发展,沿海港口、远洋运输、沿海运输能力提高了10至20倍。2006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6吨,居世界第一,外运占到全国总量的95%。
“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相对落后,2006年统计显示,中西部地区的外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5%。西部是中国重要原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它的经济发展有赖于东部、中部和国际市场的需求,而只有发达的物流产业,才能使西部的产业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肖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