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报告网)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全国生产消费布局深刻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推动下,物流创新已经开始起步,多样化的新型服务模式、新型物流组织不断涌现。
但总体上看,物流创新对全社会物流效率提升的带动作用不强,尚未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为此,要结合新常态的发展要求,研究制定推进物流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强对物流创新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尽快形成以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方式创新、体系创新等多元创新为动力的物流发展全新格局,为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我国从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转变。
——物流产业进入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
伴随国民经济进入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物流产业也进入了增速换挡和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历了1990年—2000年年均增长20%和2001年—2010年年均增长15%的高增长阶段之后,我国物流产业正在进入10%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新阶段,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和平衡。另一方面,受劳动力、土地、燃油等要素成本上涨的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物流成本下降受阻,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持续徘徊在18%的高位,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尚未显现,正在倒逼物流产业寻求创新突破。
——全国生产消费布局深刻变化为物流创新带来新机遇
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消费市场加快向城市特别是大型城市群或都市圈集中集聚,也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加快向更具要素、资源、环境比较优势的地区集聚和转移。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集中,先进制造业加快向东部地区集中,农业生产从遍地开花走向集中、从城市周边及城市群密集的地区转向农业生产集中区,由此推动了我国物流运行格局的加快调整。“大规模、长距离、宽辐射、多层次”的物流特征日趋显现,并由此推动了全国物流资源、要素的布局调整和重组整合,为全国物流体系的重构、升级与创新提供重大发展机遇。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物流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持续建设,我国已基本建成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网络。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加快,我国正在进入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加快升级与完善的新阶段。除部分地区和部分铁路线路外,全国运输能力紧张状况总体得到缓解,交通运输乃至物流市场的买方格局已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能力更为宽松,有利于按照物流市场要求,实现各种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加快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物流创新,构建一体化、集约化、高效运作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效率的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为物流创新提供新动力
当前,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发展,其在物流领域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将全面提升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和一体化发展水平,促进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物流技术创新,在推动新型服务、商业模式、产业组织、功能平台、物流设施加快涌现的同时,将深刻改变物流资源配置的方式,促进物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物流成本进入新一轮下降通道,为物流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多样化的新型服务日趋活跃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70%以上的服务活动仍然集中在运输、仓储等方面,但很多企业已开始探索和拓展新型服务内容,物流服务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配送、物流信息服务、流通加工、物流咨询与方案设计、包装、物流金融及物流地产等日趋活跃。如从事配送服务、信息服务、咨询与系统设计、金融服务的物流企业比例已从 2008年的45%、40%、21.9%和12%,分别上升到2012年的70.5%、48.6%、25.8%和16.3% ,服务创新已成为物流企业最为基础的创新活动。
——新兴行业加快发展成为物流创新的亮点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中出现了物流服务专业化、细分化的趋势,带动了如危险品物流、液体化工物流、能源物流、汽车整车物流、冷链物流及快递等新兴物流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快递业为例,在电子商务及网络购物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快递业务量自2011年以来连续4年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长,2014年的业务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兴物流行业和物流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新型物流组织为物流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方面,具有现代治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民营物流企业,如顺丰速运、德邦物流、新宁物流、飞马国际等,迅速成为快递、第三方物流等新兴物流行业的龙头。其中,部分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外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还有20余家正准备在国内外上市。这些新兴民营物流企业已成为具有物流创新活力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物流集群和物流平台发展开始起步。
——技术创新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的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突出表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方面。如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在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车辆控制及订单处理上的应用,2012年的普及率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15、16、7.4、4.9和16.4个百分点。信息技术加快普及和应用,不仅成为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作业效率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也为物流企业拓展服务、创新经营方式,特别是在开展信息服务、资源整合、供应链体系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物流创新总体水平较低
表现为:1。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创新依然不足。目前,我国近60%的工商企业仍然没有实现物流外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化、社会化新兴物流服务行业的形成和加快发展。另一方面,物流产业内部的细分化、专业化发展也比较缓慢。此外,为物流产业提供金融、人才、研发服务的专业化企业或机构也还比较弱小,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物流知识创新中心等方面还存在空白,难以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要素供给。2。物流组织创新活力不强。目前,我国物流产业仍以小微企业为主体,极大地制约着我国物流企业创新活力的形成。3。技术创新迫切需要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拓展。4。物流方式创新进展依然缓慢。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还面临准入审批多、多头监管、重复执法、标准体系不合理、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机制不健全、税收政策与创新引导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困扰,物流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尚未得到全面推进。这不仅是物流创新水平不高的突出反映,也是物流创新活力无法充分释放的主要原因。
——物流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效应尚未显现
表现为:1。物流创新对全社会物流效率提升的推动作用不强。目前,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依然较高,2013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 18%,大大高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水平。这说明,依靠传统物流发展方式促进物流成本下降的动力明显不足,而物流创新的推动作用也尚未显现。2。物流创新推动物流产业结构升级进展缓慢。3。新型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一方面,新型物流体系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另一方面,物流设施布局调整和升级仍然滞后,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物流园区与交通运输设施之间仍然难以衔接,适应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的物流通道、物流枢纽、骨干网络的布局和建设有待加快推进。
——推动多样化、专业化服务创新,助力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一是鼓励交通、仓储等传统物流行业进一步细分市场,加快培育新型专业化服务,促进多样化新兴运输、仓储服务行业发展。二是重点支持和鼓励运输中介、货运代理、分拨配送、包装加工、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物流服务的发展,加快对传统物流服务行业的整合和带动,使之成为物流产业创新的主导。三是加快促进物流设施装备投资与经营的专业化,引导和促进物流信息服务、物流知识创新服务、物流金融服务等新型物流服务及相关行业的加快发展,为物流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资源要素支撑。
——以物流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快形成信息化、现代化的全新发展格局
重点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实现全面物流创新提供技术保障。在继续提升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推动物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电子商务创新,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面向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开展流程再造、功能重组、一体化运营等更大范围的管理创新和服务手段创新,为物流企业实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和方式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全面提升物流装备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推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场站等物流作业层面的技术进步,促进物流装备和设施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物流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引导和支持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围绕节能降耗加快技术创新,加快推广适用性高、技术效能显著的各种解决方案、设施设备和管理工具,加快推动我国物流产业的绿色发展。
——促进多元化物流组织创新,最大限度地释放物流主体的创新活力
加快大型物流企业发展。重点促进物流企业上市、并购、重组及联合,逐步形成一大批具有现代治理结构、核心竞争能力的大型物流服务企业,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创新发展的龙头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
促进中小物流企业专业化、集群化发展。以物流园区、交通枢纽、制造业集群为依托,着力培育多样化、专业化的中小物流企业,促进集群集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引导中小企业联盟协作,进一步释放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加快培育新型物流平台。针对中小物流企业的共性需求,加快培育和发展物流交易、信息服务、信用体系、设备租赁、技术服务、人力资源、培训研发、担保质押等新型功能平台和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共性服务和创新来源。
——加快物流方式创新,促进物流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及运行效率提升
加快推动多式联运发展,促进全社会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物流装备、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对接和统一,着力推动不同运输行业的服务主体延伸服务、合作联盟和兼并重组等。加快推动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及空陆航班联运等多式联运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实现全社会运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多种运输方式协调互动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在更大范围促进社会物流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在继续推动工商企业剥离物流资产和外包物流服务的同时,着力促进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方式的发展,以在更大范围实现运输、仓储、加工等物流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实现物流产业整体效率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促进物流资源整合方式及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依托互联网及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引导和推进物流电商发展,探索新的物流服务模式、资源整合方式,并推动新型供应链体系的形成,实现更大范围内物流资源与要素的优化整合及物流运行效率的提高。
——推动集成创新,加快形成现代化物流体系
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水平。围绕大型运输枢纽、物流园区,加强多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着力解决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对接问题;加强物流装备、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对接统一和集成创新,逐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适应我国生产消费格局加快调整的新趋势,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多样化物流要求,积极促进物流服务、组织、技术、方式的多元化创新和集成创新,发展多样化的新型物流体系。如面向农业主产区、制造业集聚区及大型城市的产地集配体系和城市公共配送体系,面向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体系,面向粮食、煤炭、钢材、成品油等大宗商品物流体系。
以大型物流枢纽城市为支撑,促进一体化的全国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形成。在全国统一市场加快形成过程中,应以地理区位优越、交通设施发达、物流功能较强的大型中心城市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及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实施物流创新示范,促进物流创新要素集聚,吸引各类新型物流组织,促进物流总部基地和大型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具有多样化物流体系和强大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城市,发挥服务区域、引领全国、对接国际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全国物流网络体系的加快形成。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释放物流创新活力
加快推进物流创新发展,必须着力破解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物流创新的体制机制约束,让市场发挥优化配置物流资源要素的决定性作用,释放物流企业的创新活力,形成物流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也意味着我国物流领域需要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作为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十分艰巨的改革任务,需要加强领导,注重顶层设计,积极研究相关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方案并加快实施和推进,为物流创新发展创造更为完善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