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保罗﹒麦尔森是一名成功推动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客户和机构发生变革的精益催化者。他拥有超过25年的供应链战略规划、系统管理和运营经验,因此能促使公司的财务状况都得以改善,这些公司包括通用电气、联合利华、切迟杜威(Church and Dwight)旗下的艾禾美(Arm & Hammer)品牌。麦尔森获得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的物流管理MBA学位、宾州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物流学士学位。目前在物流规划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一家供应链规划软件与咨询企业(www.psiplanner.com)任职合伙人。麦尔森也在几间大学担任副教授,包括肯恩大学(Kean University)和新泽西城市大学(New Jersey City University)。他是基于Windows供应链规划软件的作者,也是ENNA公司一个关于精益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方面新的仿真训练游戏的作者之一(www.enna.com/lean_supplychain/)。
目录
第1章介绍:以精益思想武装供应链
1.1 什么是精益?
1.2 精益的失败
1.3 实施精益
1.4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定义
1.5 为何精益供应链管理引人注目?
第2章发展历程:从精益生产到精益企业——速度之需
2.1 精益的演进
2.2 速度之需
2.3 精益办公
2.4 精益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2.5 周期时间与处理时间
第3章 8种浪费:不浪费则不匮乏
3.1 什么是“浪费”?
3.2 八大浪费
3.3 不一样的思考
第4章在供应链与物流中的精益机会: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4.1 计划
4.2 采购
4.3 制造
4.4 交付
4.5 退货
第5章基本精益工具:建房子需要有坚实的基础
5.1 标准作业
5.2 可视化的工作场所
5.3 布局
5.45S:工作场所的组织化和标准化的5个步骤
第6章高级精益工具:这不是高深的火箭科学
6.1 减小批量与快速换模(Quick Changeover)
6.2看板
6.3 源头质量
6.4 细胞生产
6.5 全面生产维护(TPM)
6.6 精益分析工具
第7章供应链与物流中的准时生产(JIT):JIT真是好
7.1 关注领域
7.2资源整合
7.3 沃尔玛与戴尔:供应链准时生产(JIT)的案例
7.4 可见性与可靠性
7.5 越库配送
第8章精益仓储:低垂果实,唾手可得
8.1 仓储管理的精益思想
8.2 精益仓储案例
第九章精益的全球化供应链与物流:路漫漫而求索
9.1 全球化供应链中的物流
9.2 利用价值流图识别浪费
9.3 减少浪费的领域
第10章成功的关键:持之以恒
10.1 关键成功因素
10.2 团队协作与精益
10.3 销售与运营规划(S&OP)
10.4 S&OP和精益
第11章起步:推进精益
11.1 精益机会的评估
11.2 价值流图
11.3 精益团队
11.4 持续改善活动
第12章精益与技术:为什么我们不能取得进步了?
12.1 精益与技术:背景
12.2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
12.3 需求预测
12.4 配送需求计划(DRP)
12.5 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
12.6 仓库管理系统(WMS)软件与射频识别(RFID)
12.7 运输管理系统(TMS)
第13章围墙之外:识得庐山真面目
13.1 电子数据交换(EDI)
13.2 电子商务
13.3 快速响应(QR)、有效客户反应(ECR)与电子数据交换(EDI)
13.4 协同规划、预测与补货(CPFR)
13.5 供应商库存管理(VMI)
13.6 其他潜在合作领域
13.7 未来的机会与路障
第14章指标与评测:我们做得怎么样?
14.1 政策与程序
14.2 精益供应链与物流指标
14.3 平衡记分卡
14.4 为企业评测寻找合适的指标
14.5 仪表板显示与指标控制
第15章教育与培训:全员参与,辟精益之旅
15.1 培训方法
15.2 培训:工具与提示
15.3 评测成功
第16章展望未来:精益的时代来临
16.1 吸取经验教训
16.2 供应链整合的障碍
16.3 精益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16.4 数据分析
16.5 供应链分析与精益
16.6 精益思想在供应链的潜在障碍
16.7 精益,向前!
附录A 精益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实例
A.1 计划:井然有序的办公室(The Organized Office)
A.2 计划:精益与六西格玛双管齐下的办公室
A.3 计划:亨氏(Heinz)得到整合预测
A.4采购:汽车精益(外包)供应链
A.5 采购:赛斯纳(Cessna)电子采购项目
A.6 制造:精益打包备料过程(Kitting)
A.7 交付:精益供应链“瘦身”13%
A.8 交付:精益物流——固特异(Goodyear)的自动仓储以客户为先
A.9 交付:精益物流——想在物流中节省更多吗?
A.10 交付:仓储精益化
A.11 交付:美国麦克森(McKesson)推动药品的发展
A.12 交付:南诺福克——为客户的运输成本增值
A.13 退货:逆向工程——如何获取逆向物流效率
附录B 精益机会评估
B.1 内部沟通
B.2 可视化系统和现场组织管理
B.3 操作人员的柔性
B.4 持续改善
B.5 防差错法
B.6快速换模/缩短准备时间
B.7 入向、出向和管理质量
B.8 供应链
B.9 均衡生产(组装、包装和办公室)
B.10 全面生产维护
B.11 拉动系统(组装、包装和办公室)
B.12 标准作业
B.13 工程
B.14 绩效评估
B.15 客户沟通
B.16 精益机会总结和图表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译者后记
序言
在过去的30年,我们已经看到商业供应链的规模和复杂性都显著地增加,供应链越来越难以管理,因此从事这项工作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与此同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规模的企业随时可以启动供应链管理流程,当然,假设的前提是各种各样的供应链管理流程能发挥最优功能,然而现实往往差强人意。
许多供应链未能发挥最佳功能的部分原因是,虽然目前精益工具在制造业中的使用不断加强,但仅仅在过去的5年左右,“精益”和“六西格玛”才一同应用于供应链与物流领域,促进相关流程的简化和改善。
精益在这个领域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其结果是坊间并没有太多这类主题的书籍可帮助供应链专业人士,该类书大多范围狭窄,或者局限在某种功能(如仅聚焦在采购),或者局限在某个题目(例如,主要覆盖一种精益工具,像5S现场组织管理或价值流图)。
本书的目的是使实践者了解必要的工具和方法论,并提供在供应链与物流方面成功地实施精益的真实案例。
本书的写作思想是这样的:首先让读者了解作者对近些年供应链与物流发展的若干观点,接着分别解释何为基本精益工具、高级精益工具,并提供相应实例,以及供应链与物流的具体实施机会。本书还利用关键性成功因素,阐明了实施精益的方法论。
除了书中正文所提的实例之外,附录A中还有若干案例研究供读者参阅,以明白他人如何在供应链中成功实施精益。
此外,本书也配有精益机会评估工具(附录B)和培训幻灯片(mhprofessional.com、sites、myerson、),帮助您的企业或客户从认识精益过渡到实施精益。
保罗·麦尔森
后记
精益,又称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源于丰田生产方式,于1985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5年时间,耗资500万美元,以汽车制造这一开创大批量生产方式和精益1IT生产方式的典型工业为例,经过理论总结而得。
正如本书作者开篇所言,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对企业运营所带来的影响与日俱增。精益供应链的核心是减少、消除企业中的浪费,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它的出现,成为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缩短操作周期、提供强化的客户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一种“伟大的方法”。而精益物流,其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并围绕此目标发展出一系列具体方法。实施精益供应链与物流,不仅能够促使企业实现以上效益,更重要的是,它提倡建立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在竞合关系变得更加敏感而复杂的当今商业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的翻译团队来自于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政企客户部。作为专注于政企客户研究与产品研发的专业团队,我们积累了多年的行业客户研究、行业解决方案研发经验,尤其对制造业的行业信息化有较深刻的认识。在深入了解制造行业客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市面上有不少关于精益思想、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书,但能够结合实践详谈精益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书少之又少。区别于市面上同类书籍,本书从精益思想出发,结合作者自己30多年的丰富供应链管理与咨询经验,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的精益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这一命题,因此我们觉得本书非常值得推荐。在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编辑部刘洋主任的支持下,我们将其翻译出版,以飨读者。
本书正文之前的序、前言和附录A由郑诚俭翻译,他还负责书中疑难英文翻译问题的处理,他从事行业大客户市场研究近20年,曾经多次参与电信行业关键技术资料的中英文翻译工作,在多家生产制造行业大客户投标项目中从事中国电信投标资料翻译及英文述标工作。第1~4章的翻译以及全书的统稿润色由梁峥负责,她从事行业客户研究和产品研发工作16年,对制造行业及相关信息化解决方案有较深刻认识。第5~10章和附录B由李树星负责翻译,她在此前已经积累了很多精益生产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前沿论点知识,对供应链和物流管理领域有独到理解。第11~16章由郭颖妍负责翻译,她具有在国内领先的大型制造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深刻了解制造业的经营运作流程。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我们常常就一些多义词汇、术语、概念和表达方式进行反复交流、讨论,经常为采用什么字眼争论不休,最后才得以形成共识。初稿完成后,经过交叉审核、团队会审、中文校对后,再进行全文统稿润色、交由专家审核,最后再次修改完善后才交稿,整个过程殊为不易。
另外,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们与英文原著作者麦尔森先生保持了密切的沟通联系,经常就原著中的疑惑进行交流,十分感谢麦尔森先生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及时答疑解惑。感谢广东工业大学的杨海东教授、屈挺教授和彭云建教授,杨教授同时也是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制造业信息化分会秘书长,他们对制造业及供应链管理有深入认识,对本译作进行了专业审核,并提出指导意见。
我们还要感谢中文版的第一位读者杨钧钧,她为本书的中文校对工作付出了不少精力;林涛、陈力和刘伯鹏为本书的前期翻译也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在翻译期间,我们还获得了陈殉部长和龙显军副部长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最后,还要感谢我们的家人和同事,正是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陪伴,我们才得以顺利完成本书的翻译工作。
虽文稿经过数轮审核校对,但因经验和能力有限,加之时间仓促,错漏难免,我们真诚地希望同行和读者不吝赐教,不胜感激。译者联系方式:zhengcj@gsta.com,liangz@gsta.com,echokwok@189.cn,18925006277@189.cn。
梁峥郑诚俭郭颖妍李树星 2014年1月于广东电信科技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