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将新增5个两岸海运直航港口

据新华社厦门电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16日上午在厦门受权宣布,大陆方面推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的9项政策措施。他是于此间举行的“海峡论坛·两岸海上直航圆桌会议”上发布此项消息的。  9项措施进一步促直航    9项政策措施具体包括:  关于直航港口。大陆方面增加铜陵港、石岛港、莱州港、台州港大麦屿港区、宁波-舟山港沈家门港区5个两岸海运直航港口(港区)。  关于运力调控。根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确定的“平等参与、有序竞争,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运力”的原则,为避免运力盲目增长,导致恶性竞争,将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以集装箱班轮、客船和散装液货船为重点进行运力宏观调控。  关于砂石运输。为两岸砂石贸易提供运输便利,更好地满足台湾方面砂石运输需求,促进两岸经贸发展,不再对天然砂运输船实行单独发证,将天然砂运输船的业务范围统一调整为“砂石运输”,同时,加强对老旧船舶安全检查,保障安全。  关于互免税收。大陆已自2008年12月15日开始,对台湾航运公司从事海峡两岸海上直航业务在大陆取得的运输收入和所得,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关于互设机构。大陆方面已就落实《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确定的互设机构做好了安排,欢迎台湾航运公司在大陆投资设立经营性机构,大陆相关部门将积极提供协助和便利。同时,大陆方面支持两岸验船机构开展合作交流,积极促成互在对方设立办事处;在设立办事处前,为验船人员来往两岸开展业务提供便利,及时执行检验和处理紧急事务。  关于两岸船舶登记。允许两岸登记的非运输两岸间贸易货物的船舶,从两岸港口或第三地港口进入对方港口,挂旗方式按照《海峡两岸海运协议》规定的船舶识别方式执行。如上述船舶运送两岸之间的贸易货物或中转货物,应按照两岸主管部门对直航船舶的管理规定办理。  关于非商业运输船舶。对两岸资本的非商业运输船舶(如:航海教学实习船、海洋科学考察船、工程船、救助打捞船等)进入对方港口,按照《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确定的精神,予以支持,按个案方式予以审批。  关于《海峡两岸海运协议》联系实施机制。大陆方面的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将进一步加强与台湾方面相应机构的联系,为两岸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指定人员提供便利的联络渠道和服务,及时协调处理《海峡两岸海运协议》实施中的相关事务。  关于海上安全。大陆方面继续推动两岸海上安全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加强对口磋商,共同保障海上人命、环境和航行安全,并尽快协商编制两岸直航船舶共同技术标准。  25省区市签“合作宣言”    昨天,北京、天津、辽宁、上海、福建等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25个省区市在厦门参加海峡旅游论坛,就大陆居民循“小三通”航线赴台旅游协作事宜进行探讨,达成并签署《打造“小三通”黄金旅游通道合作宣言》。  《宣言》的合作内容包括,加快构建“小三通”黄金旅游通道。25个省区市将出台措施鼓励本地旅游者通过“小三通”航线赴台旅游。  两岸将进一步健全“小三通”黄金旅游通道旅游品质保障机制,维护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和完善黄金旅游通道旅游市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建立黄金旅游通道的旅游者投诉和应急事件处理热线电话,加强通关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通关条件等。  “小三通”是指福建沿海至金门、马祖、澎湖地区的厦门-金门、马尾—马祖、泉州—金门等海上直航航线。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指出,目前,两岸海上直航需要进一步研究建立两岸相关主管部门指定人员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以便迅速、有效地解决在两岸海上直航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障两岸海上直航健康、有序发展。他强调,安全是两岸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两岸验船机构有必要尽快联合制定直航船舶的共同标准,从技术上把好船舶准入关;两岸海事部门和海上搜救部门应加强合作,加大船舶安全监管力度,扩大和深化已有的海上搜救合作。  
  福建省副省长张志南表示,自海峡两岸基本实现“大三通”以来,福建省沿海8个一类开放口岸已全面对台开放。今后,福建省将以“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品牌”加快推进“大三通”,把福建发展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往来的综合枢纽和主要通道。  
  台湾海峡两岸航运协会董事长、长荣海运公司董事长王龙雄表示,两岸海上直航开通以后,给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两岸经贸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与迫切。  
  会议还围绕全面贯彻落实《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扩大两岸在海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互惠共赢,以及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强闽台港口、航运及物流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交流。(中国交通报/杨光
庄则平)  
相关新闻:
  首届海峡论坛大会召开
徐祖远作主题演讲  
  据《中国交通报》报道,5月17日,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到会并致辞。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名誉理事长徐祖远受邀就深化两岸海运交流与合作的主题作演讲。  
  徐祖远指出,推进两岸经贸合作,实现互惠共赢,是保持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海运是两岸贸易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地位。2008年《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的签署和两岸海上直航的全面实现,为加快两岸贸易发展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为拓展两岸海运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以及推进两岸交通一体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两岸实现海上全面直航之时,恰是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加重之时,受此影响,两岸贸易也有所下滑,但由于“截弯取直”,两岸之间的海运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发展,两岸海上直航为两岸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有力支撑。  
  徐祖远表示,海上已直航,天堑变通途。只要两岸港航界和所有相关部门抓住实现海上直航的历史机遇,落实各项深化海运交流合作的措施,一定能为促进两岸经贸繁荣发展、扩大两岸人员往来交流、实现两岸旅游业的共同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  
  据悉,首届海峡论坛活动包括开幕式和论坛大会、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海峡文化艺术周”、“两岸民间交流嘉年华”等四大板块18场大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两岸大型民间交流活动,是由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及大陆其他25家单位和台湾方面28家民间团体共同举办的两岸交流盛会。来自大陆有关方面的代表以及台湾25个县市的代表、20多个不同界别的同胞参加了此次盛会。  
相关观察:
  两岸海上直航促进港口竞争新态势
  自去年12月15日开始,两岸海上直航已逾4个月,“截弯取直”的市场效应初显,天涯已变咫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港航业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正处于金融危机的煎熬中,如何放大直航效应也就成为业界的呼声。
  2008年11月4日,两岸签署《海峡两岸海运协议》,双方同意相互开放主要对外港口作为直航港口,两岸船舶经许可后都可从事两岸间客货直接运输,大陆开放63个港口,台湾开放11个港口。去年12月11日,台湾方面决定再增加开放苏澳港及花莲和平港。至此,台湾方面开放两岸直航港口共有13个,而这些港口也正想方设法地做大做强两岸海上直航这篇“文章”。
  台湾:高雄港受益最大
  高雄港集装箱装卸年设计能量为1000万TEU,但受全球金融风暴及景气衰退影响,去年集装箱装卸量只有967万TEU,较前年约下降5%,全球集装箱港排名跌至第12名。而为了应对经营环境挑战,高雄港已陆续推动多项扩建计划,包含洲际集装箱中心一期工程、高雄港一二期港口浚深工程等计划,除了可吸引大型船舶靠泊,预计2013年完成新建4座深水码头后,年可增加集装箱装卸能量约200万TEU,有助于提升集装箱装卸量。
  两岸开启海上直航后,高雄港全球航线网更趋完整,有利于高雄港发展成为区域物流中心。高雄港务当局表示将成立方案小组推动业务发展,已锁定有利高雄港的相关港务业务,利用港深、潮差稳定和缩减航程的优势,争取扩大两岸货物运输量。两岸海上直航后,高雄港集装箱装卸量明显回升,去年12月完成装卸量70.2万TEU,环比上涨7%。今年1-2月高雄港累计完成装卸量117万TEU。
  而当前,高雄港也面临着台北港正式营运对其产生的排挤效应。台湾三大船公司的长荣海运、阳明海运及万海航运陆续安排旗下船只靠泊装卸,把原本应在高雄港转运的货物移至台北港进出。面对台北港开港的威胁,高雄港准备与大陆小港口合作,希望通过船公司开辟新航线,吸引来自大陆的中转箱源。
  大陆:中小港口紧握机遇海峡西岸经济区加速形成
  3月初,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有望成为又一个跃升至国家层面的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由福建、赣东、浙南和粤东等四个部分构成,覆盖了4省30个市域经济区,建立起长三角与珠三角承接的经济区,将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连成一片。
  每个经济区都具有自身的功能特色,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特色在于两岸经贸。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福建一直走在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沿。而两岸直航的实现,无疑将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形成
  无疑,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福建省内部也在谋划与布局,《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8-2020年)》对该省沿海港口群进行了布局和定位,厦门港作为福建两大主要港口之一,将发展成为海峡西岸物流中心。1-2月,厦门港对台海上直航集装箱运输累计完成4.75万TEU。目前,厦门港共有6家企业参与对台海上货物直航运输,共开辟了10条航线,月航班数超过44班。
  两岸直航的实现也加速了福州建设保税港区,进而推动与基隆自由贸易港区实质性对接的步伐。目前,福州保税区充分把握当前对台经贸的良好机遇,先行先试,积极推动与基隆自由贸易港区的实质性对接;进一步完善落实两区对接十点思路,争取实现两区之间的通道、货物、企业等实质性的合作。为拓展两岸物流发展,福州也积极申报设立对台离岸金融中心,配套服务两岸物流协同发展先行区;重新启动对台小额贸易市场申报,进一步推进两岸经贸的互动;利用得天独厚的临港、良好的水陆空城市交通枢纽、长期从事物流配送操作等优势,建设台湾向大陆采购商品的采购中心和集散集拼中转地。
  嘉兴港坐享大港直航益处
  在大陆开放的港口之间,嘉兴港虽同为一类口岸,但一年仅1800多万吨的综合吞吐能力,在开放的63个港口中处于中下游。事实上,3月30日嘉兴港才迎来第一艘两岸海运直航船舶。
  一个背景是,目前在嘉兴投资的台资企业已超过1100家,合同利用台资逾51亿美元,业内人士称,台资企业直接推动嘉兴与台湾各大港口间的大宗货物运输。在这组台资企业数据的辐射下,每年将从台湾运来10多万吨化工原料,经日本或中国香港等地的港口再辗转至嘉兴港。换言之,嘉兴港是整个杭州湾地区化工原材料进出口的重要中转港,通过嘉兴港,这些化学原料再辗转绍兴、杭州、湖州等工业重区。
  两岸海运直航将彻底改变原有航线,货物无需再绕道至日本或中国香港,运输距离的变短将直接提高海运效率、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鉴于嘉兴港的地位,专家认为,即使未来嘉兴港不一定会开通太多的台湾直达航线,但通过与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的合作,嘉兴港同样能获得直航的益处。这种合作方式,可视为开放的63个大小港口之间合作样本。
  太仓港坐稳江苏第一外贸大港地位
  太仓港的定位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干线港和江苏第一外贸大港。按照规划,到2010年,太仓港将形成1.2亿吨、600万  TEU的港口设计吞吐能力;拥有韩国、日本、东南亚、新加坡、美国和台湾、香港地区等近洋和远洋外贸干线,建成名副其实的近洋干线港、内贸枢纽港、江海中转港,并凸现远洋干线港雏形。而显然,两岸直航为太仓港未来的发展增添了重重的筹码。而在今年太仓市“两会”上,太仓明确提出要“抢抓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开通契机,做足做好对台直航这篇文章,推动设立对台自由贸易港区”。
  太仓港属苏州市管辖,苏州市范围内的昆山、苏州高新区、常熟、吴江、吴中5个出口加工区遍布台资企业,比例达70%-80%。太仓港已成为江苏对台直航第一大港,截至3月12日,通过太仓港驶往台湾地区的集装箱船舶达32艘次,集装箱吞吐量达3072TEU,装载货物4万余吨。
  在全球经济低迷和各种不利因素对海上运输和港口行业产生较大影响的形势下,太仓港“危”中寻机,充分发挥“区港联动”优势,抢抓两岸海上直航机遇,集装箱吞吐量快速跃升。1-2月,太仓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93.03万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73万TEU,进出港旅客287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6%、11%和99%。
  促进两岸港口抱团合作
  两岸直航后,高雄港为增加优势,与大陆港航企业频频进行合作。
  3月份,高雄港务局局长谢明辉访问大陆,期间分别与上海港、青岛港、大连港签署合作意向书,就双方之间的相关海运业务达成共识。除了与大陆港口结盟之外,高雄港还积极与大陆航商展开合作,访问期间,高雄港还分别与中海集团、招商局集团以及中外运长航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可能在航线、码头经营等方面进行策略合作。
  两岸海上直航的开启,将有利于两岸港口在环保、管理、通关等方面的合作。同时,我们也可以站在比较全局的高度,来研究台湾海峡区域港口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比如说,目前台湾地区港口发展水平较高,而福建的港区建设水平相对较低,但潜力很大。两岸海运直航的实现,使得两岸港区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对港口建设和营运进行统一规划,共同建设航运港口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大陆开放直航的63个港口之间,也存在着加强合作和重新定位的问题。一方面,直航在众多中小港口的开启,将使得一些大型港口暂时面临着货源流失的局面,势必使得港口要从改进服务等各个方面加强揽货渠道;另一方面,也同样会刺激功能相同、地域相近的中小港口之间的抱团合作。